古镇风采
/ Canal Towns运河商都,古镇窑湾
发布时间:2018-01-26 14:20:37
京杭大运河横亘南北五省,在与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交汇处,大运河自北向东拐了一个弯。在这个湾子里,有一座千年古镇,这就是窑湾古镇。当地人善于利用特有的淤泥烧制黑陶,制作陶缸、陶罐盆等生活器皿,在这个湾子里,分布着方圆达20余里的窑群,这就是窑湾地名的由来。
公元618年,唐代在窑湾以北处设隅头镇(位于邳州、海州交界处,为海州之隅,邳州之头)。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隅头镇损毁,南迁成为窑湾镇。窑湾在东周时期为钟吾国辖地,唐初建镇后隶属宿迁县,现属徐州新沂市。古镇位于古海州与邳州交界处,与宿迁、睢宁、邳州三市县一水相连,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和“鸡鸣听三县”之描述。
窑湾古建筑群体现出明清时期的南北交融风格。山西会馆和山东会馆庄重宏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标准模式。福建、江西会馆在南方园林布局结构上注入了新的活力,富丽豪华,生动活泼。山西人住房布局结构严谨,呈现山西古建筑特色——“天井院”;福建住宅仿南方园林式建筑,整体砖木结构,青砖小瓦,院落宽大,吴家大院有四进院落,是古镇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宅院;江西、福建、苏镇扬人住宅多注重室内装饰,多悬挂家乡名人字画。此外还有大户人家所建北京四合院构造、欧州宫殿式小洋楼,天主教堂则为典型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在战争期间受到一定损毁,但到上世纪80年代,仍有834间得到较好保存。
窑湾古镇古建筑遗产是运河学问的象征,在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上独具风格,街区规划为一个中心区,二条放射状古街道。建筑特点既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于江南的小桥流水,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过街楼碉堡式等特色。窑湾古镇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铺、古码头、古遗存,铸就了窑湾古镇的学问品位与学问内涵,是古运河学问在民间传承的真实写照。古镇三面环水,碧波粼粼,景色秀丽;街巷独具一格,院舍青砖灰瓦,楼阁亭台交错,房顶飞檐翘角,“形胜之美称于江淮”。
窑湾历史上人文荟萃,岳飞、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曾在窑湾留下足迹。窑湾名人辈出,与史可法一起在扬州奋战的明代名将高佐将军、清代震远将军马从凯、武举人臧纡青、1945年8月15日,在台湾代表中国人民接受驻台日军投降书的陈宜鼎将军都是窑湾人。窑湾成就了一批有影响的富商、名人,他们走出窑湾后,使窑湾学问广为传播,南京、苏州、上海等地都建有“窑湾街”。西北军爱国将军张华棠驻军窑湾三年,纪律严明,兵不扰民;建立华棠小学,亲自授课,鼓舞学生爱国热情;修建“五四” 公园和体育场,热心公益事业;在城河上建造石桥三座,命名为:戒赌桥、戒烟桥、戒色桥,合称“三戒桥”,疏通古镇交通,针砭时弊恶行,给窑湾民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桥村”、“华棠路” “华棠巷”等地名均为纪念张华棠在窑湾所建功业。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窑湾长期设有秘密联络站,抗日军民与窑湾日军多次浴血奋战。淮海战役首战窑湾,全歼敌63军1万余人,也为窑湾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窑湾出土的清代圣旨石碑石刻、壁画字画、刺绣瓷器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存留下来的古商会馆、古庙、古桥、古槐等均具有较高的历史学问价值。
古镇宗教体现出多元化特色,不仅有天主教堂,还有慈云寺、观音庵、大仙堂、碧霞宫、奶奶庙、玄帝庙、关公庙、小街子奶奶庙、城隍庙等庙宇,涵盖释道儒,供奉的既有北方的关公,也有南方的妈祖,各个行业都还供奉着自己行业的祖师爷。
数百年的繁荣也孕育了窑湾古镇独特的商业、民俗、饮食学问。会馆、钱庄、典当行、商铺、码头等,赋予古镇浓郁的商贾学问特色。 “夜猫子集”更是富有窑湾古镇特色。窑湾古镇地处运河中段,过往船只一般需在这里停靠,晚上停泊早晨起航。船家商贾需要在夜里购买生活必需品,当地自然形成夜集,当地农民向船家商贾出售农副产品,星夜赶集,黎明结束,也不耽误白天的农活。这种夜间经营天明即散的 “夜猫子集”兴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描绘了“夜猫子集”的热闹场面:“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潮声。”
窑湾古镇的特色食品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窑湾船菜,食材均为河湖时鲜,精心烹调,色香味俱佳,为苏北厨艺一绝。窑湾绿豆烧原名绿酒,为明代宫廷御酒,明末有宫廷御医赵学敏等传入窑湾,加入名贵中药达50多种,用老沂河泉水,按传统独特工艺酿造。酒如绿豆汤色,故名为窑湾绿豆烧。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两经窑湾,饮此酒后定为贡酒。窑湾甜油是清康熙年间,由窑湾名医宗柏云和赵学敏,在酱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窑湾甜油为保健食品,可滋阴养肾、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健胃、美容的作用。窑湾云片桂花糕由江米粉、机白糖粉、绵白糖、饴糖、香油、桂花精、熟面制作而成,取其喻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同音),一年比一年好;步步高之意!”
2008年,新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大对窑湾古镇的保护开发力度,成立新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企业,全面展开窑湾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窑湾古镇保护开发项目被列为徐州市政府和新沂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新沂市为完善古镇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古镇交通环境,共投入资金10多亿元,在徐连高速公路增设一个“新沂西、窑湾”出入口,建成古镇大道、环骆马湖公路、山水大道和毛林特大桥。古镇距徐州、连云港、临沂等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捷。古镇保护开发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先后聘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完成《江苏窑湾历史学问名镇保护规划》、《江苏窑湾历史学问街区保护规划》等保护性开发规划。自2009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资金,按照规划要求对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先后对两条古商业街的明清建筑进行修缮,修复古建筑1600多间、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两条古街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修复南哨门码头和牌坊、疏通后河及护城河1000多米,修建景观桥5座;完成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东典当、窑湾典当博物馆、窑湾民俗史话馆、大清窑湾邮局、窑湾美术馆、南哨门、界牌楼、北门锁钥、山西会馆、江西会馆、天主教堂等20多处历史遗存的修建工程;完成护城河东岸民俗学问街区工程、古镇申遗保护整改工程。新建生态式停车场1.8万平方米,星级厕所10个,完成了景区内绿化、景点先容牌、道路指示牌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窑湾古镇已形成西大街、南大街、运河大堤、中心河四大景区,骆马湖省级湿地公园也已完成规划并在建设中,保护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企业还不断推进窑湾古镇由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式学问旅游综合体转型,实行景区亮化,丰富增加娱乐休闲项目,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景区接待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备的旅游服务。窑湾古镇已成为苏北地区最为知名的古镇景区。
今天的窑湾古镇,正在进一步加大保护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大运河风光带和骆马湖湿地公园建设,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深入进行景区转型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骆马湖湿地公园旅游景区工作,努力实现创建“全国历史学问名镇”的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大家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充分展示历史学问内涵、更加优美迷人,更加温馨舒适的窑湾古镇。